软件测试国家标准GB/T 25000.51-2016


 

软件测试GB/T 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简称:GB/T 25000.51-2016标准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是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管理。2016年10月13号发布,在GB/T 25000.51-2010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及“兼容性”两部分内容,并于2017年5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要求第三方测评机构依照此标准开展测评活动软件验收测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符合性依据。GB/T 25000.51-2016标准在软件验收测试中的八大特性

 

测试准备

1.明确验收标准:

软件测试GB/T 25000.51-2016国家标准中详细列明软件质量的八大特性:功能性、性能效率、兼容性、易用性、可靠性、信息安全性、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在验收测试前,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明确各项质量特性的验收标准。

2.制定测试计划:

依据标准中的测试文档集要求,制定详细的验收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测试人员、测试时间等。

测试执行

1.功能测试:

测试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要求,验证其完备性、正确性和适合性等关键要点。

2.性能效率测试

测试软件的响应速度、吞吐量、资源占用等性能指标,验证其时间特性、资源利用率、容量等关键要点。

3.兼容性测试:

测试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设备等环境下的兼容性,验证其共存性、互操作性、可交换性等关键要点。

4.易用性测试:

测试软件的界面设计、操作流程、帮助文档等是否易于理解和使用,验证其可辨别性、易学性、易操作、用户差错防御性、易访问性等关键要点。

5.可靠性测试:

测试软件在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验证成熟性、可用性、容错性、易恢复性等关键要点。

6.信息安全性测试:

测试软件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验证其保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核查性、真实性等关键要点。

7.维护性测试:

测试软件是否具备易于维护的特性,验证其模块化、可重用性、易分析性、易测试性等关键要点。

8.可移植性测试:

测试软件在不同环境下能否正常运行,满足用户需求,验证其适应性、易安装性、易替代性等关键要点。

软件验收测试的结果评估

1.测试报告编写:

根据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测试概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分析等内容。

2.问题跟踪与回归测试:

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问题跟踪和记录,与开发团队沟通并确认问题。在问题修复后,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问题已得到解决。

3.验收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给出软件是否通过验收的结论。若软件存在严重问题或无法满足验收标准,则提出改进建议或拒绝验收。

软件验收测试后的工作

这是软件测试的最后一步,即文档归档将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相关文档进行归档保存,以备后续参考和审计。

GB/T 25000.51-2016标准在软件验收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信息化项目验收测试、科技项目验收测试、软件产品确认测试等。遵循该标准进行验收测试可以确保软件的质量满足项目需求和预期目标。

更多软件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请见:软件测试活动中软件测试标准介绍